本报香港11月26日电 (记者陈然)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、成都市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三方首次携手主办的“2023四川自然保护周”近日在香港启动。主办方表示,本次合作将安排新一批小熊猫来到香港海洋公园,与市民及海内外游客互动。
据了解,活动以“再遇多彩四川 漫游魅力成都”为主题,旨在展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生物多样性及保育工作,向访客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的最新发展。
香港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主席庞建贻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表示,“2023四川自然保护周”立体地将四川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呈现予访客,加深大家对国家自然生态的认识,同时学习如何让发展与保育并存。
四川省林草局局长李天满表示,四川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,栖息着大熊猫及众多珍贵野生动植物,“我们努力实现‘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’,同时推动‘公园城市’建设。”
启动仪式上,香港海洋公园和四川省林草局正式签署为期5年的《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海洋公园公司2023—2027科普及宣传合作协议》。
另外,为加强合作保育珍稀物种,香港海洋公园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签订为期20年的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香港海洋公园公司、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关于开展小熊猫保护合作的协议书》。成都基地除了延长海洋公园现有3只小熊猫泰山、聪聪和柔柔的借用时期,还会借出多只小熊猫予海洋公园作展示、科研、繁殖、保育及教育用途。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郑州11月27日电 (王宇)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已进入收官阶段,目前河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如何?
11月27日,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”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,主题为“提升应急应战能力,护航河南安全发展”。当日,河南省应急管理副厅长李长训在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表示,三年多来,河南省普查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、标志性重大成果。
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。 王宇 摄
据了解,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自然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,被列为“九项重点工程”第一项工程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2020年8月,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》。
李长训介绍,河南全省30多万名普查人员参与了3年的普查工作,基层社区(村)人员、志愿者等也参与了这次普查调查,共获取全省地震灾害、地质灾害、气象灾害、水旱灾害、森林火灾等5大类致灾因子和人口、房屋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系统、产业、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承灾体风险要素信息,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的普查调查,数据质检、汇交,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。
此外,全省地质部门完成灾害普查面积55004.57平方千米;住建部门调查房屋建筑6214万多栋、市政供水供气管网总长度12419公里;水利部门主要完成了洪水灾害致灾、干旱灾害致灾等调查;交通部门采集风险点10189处;气象部门主完成数据类成果42.2万条,图件类成果1.1万份;林业部门完成乔木林标准地1581个,灌木林标准地197个,大样地178个,样本采集达3249份;地震部门完成全省6000余口钻孔数据录入和1:25万地震构造图编制;应急部门已完成数据类成果47万多项,同时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综合评估区划报告175份。
当日,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金瑞科在发布会上透露,河南省财政厅向应急部、财政部申报7支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,其中4支队伍被命名为国家队。另外,国家消防救援河南机动队伍已经组建,首批360余名指战员已进驻河南。
据统计,目前河南省共建有自然灾害类、安全生产类应急救援队伍5.6万支,101万人,其中县乡村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达5.5万支、91万人。(完)